于世而立
人生在世,应以一种贤者圣人风范于世而立。何为贤者?自是内有才华德行,外有抱负,敢于担当之人。这样的人,无论生于何时,身在何处,都会受人尊崇,达到至高的境界。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描写了桂花虽无其他花那般惊艳,但它馨香的品德却在花中居于首位。前有李清照之桂花,后有周敦颐和陶渊明笔下之莲花和菊花,它们均是花中朴素典雅者,比不上牡丹、昙花之绚丽多彩、富丽堂皇,而让人赏心悦目、趋之若鹜。可凭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它们如君子一般于世而立,告诫我们内在才华比外表更美。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的居所虽然简陋,但由于我常与鸿儒往来,少与白丁相处,整日品读经书,弹奏素琴,涵养出我崇高的品德,因而名传千里。陋室虽陋,可却陋而不俗,内蕴丰厚。
鲁迅先生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渴望敢想、敢说、敢作、敢担当”。谈及此话,最令我感动的便是千古圣贤孔子,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周游列国,宣扬道义,不同当时荷葆丈人和长沮等人避世的心态,他挺身而出,努力改变社会混乱的局面,在面对楚狂以及叔孙武叔的诋毁和众人的不解时,他没有放弃,依旧在拯救天下的道路上行走,他以“仁”为己任,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担当,正因如此,才成为圣人。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洪水面前,儿女私情显得如此微小,他为拯救百姓,放弃小家,不也是有担当的体现么?
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这志向于范仲淹而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于庄子笔下的大鹏鸟而言,是“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迈。而斥鴳蝉与学鸠不过榆枋而止,翱翔蓬蒿之间,他们无法理解大鹏飞九万里而南为,正如朝菌和蟪蛄不及大椿灵冥一样长寿,常人不及彭祖之长寿一样。二者本没有同样远大的抱负,怎么能够相提并论?所以说,鸿鹄之志是燕雀无法想象的,人生在世,不过转瞬即逝,我们应有更远大的抱负,达到生命的至高点。
所谓于世而立,必是内在饱满、有志向、敢担当的人,他们以一种圣人风范影响后人,他们在历史千年的荡涤中,依然如同星辰般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