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活动之中华农业文明
寒假刚刚拉开序幕,五3中队向日葵小队的成员们就急不可待的踏上了解中华农业文明的旅程。
你知道水稻是什么样子的吗?你知道水稻是在什么时候播种吗?你知道水稻和小麦的区别吗?说真的,平时忙于学习的我们,对农业方面的相关知识还真是一知半解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相约来到了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的建筑面积有2000平方米,灰色的砖墙,木质的玻璃窗,棱角分明的屋顶,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有年头了。
博物馆内现代派的陈列方式却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进门左手边“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字画简洁明了的体现了展馆的主题。中华民族以农立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神农氏耕而作陶,后稷教民稼穑,播殖五谷,养饲六畜,很早就形成了北粟南稻的生产格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取代木来石锄,传统农业雏形得以确立,历经汉唐宋元直至明清,优良传统延续两千余年。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因地因时制宜,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耕种牧养技术。这些技术被后人以“精耕细作”概括,其特征为用地,养地结合,保持地力常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单位产出比例。正因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体系,使得中华民族屡经大灾大难而生生不息。不仅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化还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穿越大漠瀚海,远播异国他乡,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一个忘却历史的民族如同一个没有记忆的人,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身处何方,向何处去。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和开创未来,这正是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创建的目的所在。
讲解员叔叔耐心的告诉我们,水稻是一年生的禾本科植物,性喜温湿成长在水中,成熟时约有1米高,结出的种子称为稻穗,俗称稻谷,色泽金黄表面粗糙,去壳后就是我们常见的大米,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则是种在陆地上,二年生草本植物,成熟的麦粒外壳色暗,表面光滑,去壳后可制作成面粉供人食用。你瞧,听了讲解员叔叔的介绍,我们认识了水稻与小麦的区别,知道了水稻喜水所以适合在南方种植,小麦耐旱耐寒更适合在北方种植,这次农业文化之旅真是让我们收获不少呢。
相关作文:
- ·天门市城市规划馆掠影
- ·一次听写
- ·学习书法
- ·小象找工作
- ·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 ·快乐假期
- ·又是一个新起点
- ·一次难忘的活动
- ·游公望美术馆
- ·茂名游记之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