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偏见埋没了真英雄
耳闻“暴力”一词,往往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皱起眉头。“暴力”一词指的是“当不能用和平的方式协调彼此的差异时,用强制的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们的潜意识中,早已将其纳入“贬义词”的范畴。
前一段时间,发生在某地铁站里的冲突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一男子在地铁站中随地吐痰,受到众人批评后反恼羞成怒,破口大骂。一黑衣男子无法忍受其污言秽语,上前踹起一脚,这才使吐痰男安静下来。事件一出,许多人指责黑衣男行为过激,举动粗暴,批评其“以暴制暴”的行为是非常不理智的。
黑衣男子被冠以“暴力”之名,倍受舆论谴责。人们似乎忘记了他成功制止了吐痰者的结果,而是揪住他的“暴力行为”不放,施以唇枪舌剑、口诛笔伐。但“暴力制止”真的是“最不妥的解决方式”吗?
倘若该黑衣男子并未选择出手,而是忍气吞声,或如其他人一般对吐痰者进行不痛不痒的道德谴责,那样也许他的行为会被人们称道为“绅士”,但能平息这场不雅风波,打压吐痰者的嚣张气焰吗?就此事而言,暴力也许不是最佳解决方法,但无可厚非,暴力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人们带上了“偏见”的有色眼镜,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这位见义勇为的黑衣男子。他们憎恨暴力,但没人对法律有所批评——法律不也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对犯罪分子进行制裁的吗?法律维护着社会的稳定,黑衣男子亦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文明,而他换来的却是言语的指责与攻击。
被让偏见埋没了真英雄。我们不该对暴力一概而论而让真正的英雄蒙冤,应给予他们支持,而不是无脑抨击他们的行为方式。若社会中没有了强制力来约束人们的行动,那么邪恶势力将愈发猖獗。到时候那些“事后诸葛亮”的评判者难道要以“讲道理”方式来劝诫邪恶势力弃恶从善吗?
黑衣男子应得到的是尊重!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仗义者应得到理解与支持!我们不该对他们抱有偏见。别让偏见埋没了真英雄!